连锁・伴性遗传 (上)发布时间:2009-04-25 21:43:35作者:王丰
连锁・伴性遗传 (上)
对于养鸽者来说,信鸽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怎样才能选择出较为理想的种鸽,确实是爱好者们最关心的事情了。在这方面,流传于世的方法虽然很多,但不少是臆测的或者是缺乏充实的科学根据,因此可靠性不大。从理论上来讲,应用连锁遗传进行选择,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一、应用连锁遗传进行选择的可行性
连锁遗传的概念是:原来为同一亲本具有的某些性状,在后代中常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就称为连锁遗传。例如,人们对某些种系的鉴赏和要求,其实质就是看某些性状是否连锁,又如返祖现象的获得,也是性状连锁的缘故。
信鸽能否放翔也是一种性状,不过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但从理论上来讲,能否放翔这一表现性状,也是由某些基因所控制的。而同源于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趋向于联合的,巧妙的利用这一规律从事选择工作,能提高选择效果。
有的鸽友观察到:在该棚内某些配对的鸽子,凡出黄眼的就能放出成绩来,出桃砂眼的就不行;还有的认为出雌的就能放,出雄的就不能放等等。这说明人们对连锁遗传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据考证,有些连锁规律仅限于局部范围,并不是普遍性的。这是因为鸽子的种系很多,不同种系间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左右放翔能力的因素是很多的,而控制放翔能力的基因位置也不能都是等位的。这样,在某个种系上证明了的规律,或许在另一个种系上就不一定适用。再则鸽子的基因数以千万计,就简单地从一般常规观察的外表性状上来分析,也不下百十个。而要在数十个连锁群上分析和证实出各自与放翔基因相关的其它表现性状,的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虽然如此,但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只不过是时间长短和实践认识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说,有两条性染色体组成的基因连锁群还是可以首先利用一下的,这就是性连锁。
二、信鸽性连锁的羽色遗传规律
连锁性是指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所以也称之为伴性遗传。
性连锁的理论在实践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芦花鸡的毛色遗传属性连锁,利用芦花基因对非芦花基因呈显性的特征,可以让芦花母鸡与非芦花公鸡交配,其子一代凡属芦花羽毛的都是公鸡,而非芦花羽毛的全是母鸡,这就能尽早而准确地鉴别出公鸡和母鸡来。
鸽子也是一样,其毛色基因是随性染色体连锁遗传的。在鸽子身上,这种带有羽色基因的性染色体,雄鸽是两条,即二条ZZ,雌鸽只有一条,即一条Z。当配子组合时,雄的任何一条Z与雌鸽的唯一一条Z结合即成雄性,其后代的羽色由亲代雄Z与雌Z间羽色基因的显隐关系决定:当雄的羽色基因对于雌的羽色基因完全呈显性时,只表现雄的羽色;若呈不完全显性时,则表现中间色。而当雄的任一条Z“轮空”时即为雌性(为演示方便,本文约定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0,下同----本文发表年代,学术界对禽、鸟雌性的性染色体认识上,存在着ZW与Z0的分歧,即雌性的另一条染色体有缺陷或缺失两种不同的观点;但不管是有缺陷还是缺失,通常都视为组合时不起作用,相当于0。所以本文论述时采用了Z0),其羽色又雄的某一条Z里的羽色基因单独决定。也就是说子代雌的羽色只表现亲代雄的某一显性或隐性羽色,与亲代雌(通常情况下)没有关系。
根据这一规律,当雨点雄×绛雌,即黑Z-灰Z×绛Z-无色0时,按照独立分配规律组合,可以得到:①黑(深雨点,下同)Z-绛Z,②灰Z-绛Z,③黑Z-无色0,④灰Z-无色0等四种结果。由于绛色对于其它色均呈显性,故①、②雄鸽的羽色只能是绛(或绛雨、红轮)色,而不会出现雨点类色。相反,雌鸽不能获得绛色,只能获得③、④种的黑或灰羽色。
反过来,如果是绛雄×雨点雌时,能够得到:
1、当绛雄羽色为纯合(绛Z-绛Z),即绛Z-绛Z×雨点-无色0时,子代不论是雄还是雌,只能得到绛色;但由于单个基因不存在显隐效应,故雌的羽色要比雄的深一些;
2、当绛雄羽色杂合(绛Z-雨点Z),即绛Z-雨点Z×雨点-无色0时,子代可以得到:①绛Z-雨点Z,②雨点Z-雨点Z,③绛Z-无色0,④雨点-无色0等四种结果。四种结果的表现性状(我们表面能看到的)是雄、雌的绛和雨点类色的色比各为一半。
以上是对信鸽羽色遗传规律的一般分析,但在实际应用中单纯的羽色选择不是我们的主要追求目的。如果适当地利用性连锁的遗传规律,将羽色、性别和放翔能力巧妙的联系起来,能使早期的选择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为探讨该联想的可行性,笔者通过资料调查和回忆实践,试举几个有关的例证,供读者一议。
三、放翔能力与性连锁遗传的论证
例1、昆明韩信一同志曾作过两次当地土鸽与信鸽的杂交试验(见北京‘信鸽’杂志1984年创刊号------信鸽遗传中的显隐性问题------韩信一),他用雄性土鸽与雌性信鸽杂交,其子代雄鸽的放翔能力基本介于土、信鸽之间,而子代雌鸽的放翔能力却很差,近于土鸽。按照一般的认识规律,这样的杂交大致会有以下两种结果:①子代雄与雌的放翔能力应近乎平衡,②子随父或女随母。而结果却是子随